龙泉是浙江省最大的林区县之一
素有“浙南林海”之称
拥有江浙最高峰
林木种质资源最丰富
两个“全省第一”
……
做好林业工作尤为重要
龙泉吹响林业振兴发展号角
推动“林业大县”向“林业强县”转变跨越
9月7日,龙泉市委林业工作会议暨第一次总林长会议召开,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林业工作的有关会议精神,分析当前林业振兴发展所面临的问题,明确下步林业工作目标任务,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共识、形成工作合力,推动龙泉从“林业大县”向“林业强县”转变跨越,为“全面复兴剑瓷之都、奋力打造品质龙泉”提供硬核林业支撑。
龙泉市委书记王忠宝出席会议并讲话。叶石玄仙、刘赤波等副处以上领导参加会议,龙泉市委副书记李舜主持会议。
王忠宝充分肯定了龙泉林业工作所取得的成效。他指出,近年来,我市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,厚植“绿色本底”、筑牢“生态屏障”、发展“林业经济”,推动生态保护提标升级、产业发展提质增效、综合改革提档扩面。成绩令人欣喜,但也要清醒认识到林业工作存在着林业资源总量多、但质量还不够高,林业企业数量多、但层次还不够高,林业从业人员多、但高层次人才缺乏等短板。
要提高站位,深化认识,准确把握林业振兴战略意义。
对于“九山半水半分田”的龙泉来说,丰富的林业资源就是一个“天然宝库”,是产业发展的“动力源”。要深刻认识林业振兴是贯彻上级部署的必然要求、推动跨越发展的关键举措、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,务必站在讲政治的高度,全力推动林业振兴发展,挖掘林业产业动能,激发老百姓的创业热情,真正让龙泉丰富的林业资源鼓起群众的“钱袋子”。
要改革牵引,产业先行,全面筑牢林业振兴坚实底盘。
必须把林业放到品质龙泉建设的战略全局中谋划,坚持产业为基、项目为王,改革破题、创新致胜,真正以小切口打开生态价值转化新空间、做好山区共同富裕大文章。
1、要强化资源保护利用
把保护森林资源作为林业振兴的首要任务,造新林、抓增量,管资源、守存量,护林区、遏减量,把绿水青山守得更牢,实现森林的永续保护和持久发展。
2、要聚力产业提质振兴
全面分析林业资源和产业发展状况,突出“名特优新”追求,做大产业“基本盘”,做强企业“领头羊”,做实平台“孵化器”,以项目化方式和手段引领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。
3、要抓实林业综合改革
扎实推进林长制改革,迭代升级“益林共富”应用,深入挖掘固碳增汇潜力,有序推进林权流转,通过数字赋能、流程再造,破解管理中的难点痛点,补齐制度中的漏洞短板,打造龙泉林改“金名片”。
4、要完善要素支撑体系
围绕林业发展,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,强化科技支撑,提升品牌效益,释放政策红利,为林业振兴发展提供全方位、全链条要素保障。
要强化领导,真抓实干,广泛汇聚林业振兴强大合力。
1、要加强组织领导
全面落实各级党组织书记抓林业振兴责任清单,构建党委统一领导、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。
2、要打造过硬队伍
持续加强整个林业系统的队伍建设,引进更多人才。
3、要营造良好氛围
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到育人培才全过程,倡导全社会投入到林业振兴发展,加大对林业企业的关心、支持和帮助。
龙泉林业下步工作具体做什么?
(一)厚植绿色根基,擦亮生态底色
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,编制森林质量提升五年规划,推进竹木家具、食药用菌原材料资源培育,完成瓯江山水工程1万亩、国土绿化2400亩、森林质量提升5.7万亩,创成“一村万树”示范村3个。
深入实施美丽林相建设9.1万亩。
开展林业固碳增汇行动。
(二)创新改革机制,打造地域特色
持续迭代“益林共富”多跨场景应用。
积极探索天然林保护与公益林管理并轨制度,编制权属落界地方标准,今年完成全市商品林权属落界30%,力争2024年全面完成。
深化林地经营权流转、地役权改革。
深化国有林场体制改革。
有序扩大森林保险品种。
(三)壮大富民产业,增进共富成色
扶优做强竹木全产业链,编制竹林道路规划、竹初加工管理办法,培育竹初加工点4个、竹木小微园5个,年加工产能提升至1800万株。梯度推进林区道路提升、精深加工链主引育、竹木电商园区长效运营,系统推广天下龙泉、龙尚竹“1+1+N”品牌发展模式,推动竹初加工、精深加工、成品营销全链衔接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,推动竹木产业向百亿产业进军。
建强用好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。
择优发展林下经济,建设“千村万元”林下经济示范村4个,探索竹林规模流转激励机制。
提升打造泉灵谷、唯珍堂等“森林康养+”产业综合体。
引育产业链项目8个,深化国家竹木产业示范园区、省级竹业特色产业示范县建设,争创省级林业推进共同富裕试点县。
(四)履行护绿职责,彰显匠心本色
加强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,基本完成国家公园县际山林纠纷调处,争取第二批设立国家公园。
精准管控森林采伐限额、林地征占用定额,落实野生动植物和重要物种栖息地保护、森林古道修复。
严格管控野外火源。
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。
突出抓好林长办能力、林业基础设施、基层护林员队伍建设。
今年是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深化之年,为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发展森林湿地资源的主体责任,龙泉市建立了县(市)、乡镇(街道)、村三级林长管理长效机制,实现了森林湿地资源网格化管理新格局。
什么是林长制?
林长制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行的一项生态文明领域的重大制度创新,指按照“分级负责”原则,由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同志担任总林长,其他负责同志担任副林长,构建省市县乡村等各级林长体系,实行分区(片)负责,落实保护发展林草资源属地责任的制度。
龙泉林长制工作目标:
到2025年,全市实现森林增绿、增量、增收的“三增”目标,森林覆盖率保持 84.42%以上,森林蓄积量达2500万立方米以上,全市林业总产值超125亿元。林地保有量保持稳定,湿地保有量稳定在4.61万亩以上,森林火灾年受灾控制在0.8%以下,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,有效降低成灾率,自然保护地确保面积不减少、保护强度不降低、性质不改变,基本形成布局合理、结构优化、功能强大的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。
到2035年,全市资源总量不断增长,质量稳步提升,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位居全省前列,生态功能更加完善,林业碳汇全面增强,绿色观念深入人心,全域青山更加秀美,基本实现林业高水平现代化。
组织体系:
设立县(市)、乡镇(街道)、村三级林长,同时设立(市)、乡镇(街道)二级林区警长和技术林长。其中,总林长由市委、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。配备护林员为林长制工作的山场巡护队伍。
主要任务:
(一)加强资源保护。严格森林和湿地资源保护管理,加强森林采伐限额和林地征占用定额管理,加强公益林建设和天然林保护修复,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和森林古道修复,加强野生动物保护。
(二)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。加快百山祖国家公园(龙泉片区)建设,推进湿地保护修复,加强野生动植物和重要物种栖息地保护。
(三)推进生态建设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,全域推进国土绿化美化,提升森林质量,加快美丽生态廊道建设,加强湿地生态建设和修复,深入推进乡村绿化美化,加强生态文化宣教。
(四)发展富民产业。提质发展竹木产业,提速发展林下经济,融合发展康旅产业。
(五)深化综合改革。坚持数字化改革理念,深入推进“益林共富”数字化林业改革和多跨场景建设,深入推进数字碳汇金融改革,深入推进林业廉政风险防控信息平台建设,优化“益林贷”等金融贷款产品,深化推进“森林康养+医疗保障”产业发展,深化“三权分置”改革,扩大森林保险品种等。
(六)强化灾害防控。建立健全重大森林灾害防控地方政府负责制,提升森林火灾防控能力,加强健康森林建设。
(七)加强执法监管。完善森林湿地资源动态监测体系,加强基层林业工作站建设,建立林业执法机构和队伍。
此外,龙泉市还印发了《龙泉市林长制会议制度(试行)》等五项配套制度,保障林长制工作有序开展。